2021年5月23日天津市考面试题(法院系统)

2020年6月,江苏南通一67岁老人在超市中购物挑选鸡蛋,并拿了两个鸡蛋放在裤子口袋中,结账时老人被工作人员拦下,双方有过交流,随后,老人在一个冷柜附近突然倒地,老人被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事发后,老人谷某的儿子谷亮(化名)及老人妻子杜某某以生命权纠纷为由起诉超市方,请求判令被告按照50%的比例赔偿两原告医药费用1503.8元、丧葬费30000元、死亡赔偿金681982.08元、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0元,合计赔偿额为381742元。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作为经营性的超市,在其合理限度范围内可以对顾客的不当行为进行劝导,本案中,被告发现谷文斌的不当行为后,被告员工用手拉住了谷文斌的衣袖,但该行为并未超过合理限度范围,故对于原告主张被告存在的违法行为,法院不予采信。谷文斌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其死亡系其自身疾病发展所致,被告亦拨打了110、120,已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和基本的救助义务。故本案中被告及其工作人员不存在侵权行为,且被告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与谷文斌的死亡之间亦无因果关系。因而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谷亮、杜某某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309元,由原告负担。
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新华社热评:“法律不和稀泥,社会才能充满正气”。
第1题:
材料中的案例公正审判,说明法律不和稀泥,请你谈谈对“法律不和稀泥,社会才能有正气”的看法。
第2题:
群众学法热情增强,现在单位打算组织进社区宣传《民法典》,领导安排你做负责人,要求活动要新颖独特,你会怎么做?
第3题:
假如你在普法宣传活动中,有一名老人拉住你咨询法律问题,你未解答出来,老人质疑“连法官都不会法律问题,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引起了群众围观。面对这种情形,你怎么处理?请现场模拟。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是态度观点题。问的是我们对于法律坚持原则,不和稀泥,让社会树立正气这句话的看法。我们可以从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入手,通过事例进行论证,辅助我们更好的论述观点。具体结合题目而言:
审题点1:“材料中的案例公正审判,说明法律不和稀泥”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超市拿鸡蛋被拦猝死案二审维持原判,家属索赔等全部诉求被驳回。老人意外离世固然令人唏嘘,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该名老人的死亡,法院没有和稀泥,没有认为老人死亡所在的超市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是完全驳回了原告不合理的诉求。从这一案例上,我们可以看到,法律没有和稀泥。
审题点2:“请你谈谈对‘法律不和稀泥,社会才能有正气’的看法”
此处是本题的核心话题,意思是法律能够坚守原则,能够不和稀泥,才能够弘扬社会正气。我们在论述的时候可以从当下和以往的对比中论述法律不和稀泥的必要,强调法律坚守原则的重要意义,反之,不坚守原则会有什么危害。最后可以落脚到如何让司法判决能够坚守原则、不和稀泥。
思路可以为:首先,结合材料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其次从正面看不“和稀泥”的意义,再从反面看“和稀泥”的不良影响;最后,表示如何才能让司法判决坚守原则,不和稀泥。 
参考答案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的去世固然令人唏嘘,但是对于该名老人的死亡,法院没有认为老人死亡所在的超市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是完全驳回了原告不合理的诉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和稀泥”,而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弘扬社会正气。
一方面,法律不“和稀泥”能够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引和预测作用,既能够让人们对于自身行为能够更为审慎,也能够在规范之下合理的预测对方的行为。比如说村民私自上树摘果坠亡索赔案、撞伤儿童离开被阻猝死索赔案等,在这些案例的判决中,法院都明确否定了“谁惨谁有理”“死了人总要赔偿”的想法,而是站在了维护社会公德者一边,用严肃的法律判决、明晰的司法指导为人们的民事行为提供正能量的制度支撑,真正做到弘扬社会正气。
另一方面,法律“和稀泥”会传递错误的价值理念,让守法者蒙受不白之冤。在法律制度没有办法明确的执行,行为人明明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也要对过错方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的行为既会让无过错者寒心,也会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比如说此前的横穿封闭的高速公路被撞......

阅读剩余
THE END